华凯惠合:以“人才飞地”实现研发端和生产端千里协作友情链接
发布时间:2025-06-26 作者:中阳期货 点击数:
□保定日报记者 陆 征 通讯员 安 然
6月23日清晨,位于保定高新区的河北华凯惠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凯惠合”)内,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线的投产准备工作。千里之外的上海奉贤区东方美谷生物科技园区,华凯惠合研发中心的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分析着最新的发酵数据。
这一幕研发生产“双城记”的场景,正是保定市创新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打破地域壁垒引才用才的生动写照。面对高端生物医药人才难以突破地域限制的现实瓶颈,华凯惠合选择将研发的“大脑”放在上海,让创新的种子跨越千里,在保定的产业沃土上开花结果。
打破“人才必须到企业所在地工作”的传统藩篱,形成“研发在上海、转化在保定”的协同创新格局。对于“人才飞地”模式,华凯惠合总经理赵跃强这样描述:“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借上海的‘巢’,引全球的‘凤’,最终让创新的‘果’落在保定。”
华凯惠合“人才飞地”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国际化人才高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顶尖平台资源,聘请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美锦及工艺优化专家吴康华博士组成顾问团队,每月开展技术会诊,解决工艺放大、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同时,强化产学研协同,实施双城育才计划,联合4所高校实施“3+1”定向培养(3年在校学习+1年飞地实训),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人才培养闭环。
“人才飞地”这一模式的成效,在华凯惠合的研发成果上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在首席科学家、国内著名生物医药专家刘志敏教授带领下,一支汇聚了生物工程、基因编辑、发酵工程等多领域资深研究人员的精锐团队在上海迅速组建。经过钻研攻关,团队成功攻克重组蛋白表达效率低、工艺稳定性差等行业难题,实现重组蛋白表达量达42g/L(国际顶尖水平为10-12g/L),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无机盐培养基使生产成本降低40%,产品纯度达99.9999%,打破美国Sigma-Aldrich等企业的长期垄断。
“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将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志敏说。目前,团队5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相关成果将在保定高新区年产500公斤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线转化,预计年产值超过3亿元。
当前,华凯惠合一期产业化项目正在保定加速推进。项目建成后,可年产2.6吨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未来有望实现百吨级年产能。这一重大产业化突破,将显著提升相关核心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有力赋能保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升级。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